双11的B面:2684亿背后的安全防线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互联网业态不断丰富演变,新的风险还会以裂变的方式不断产生,攻防对抗和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2019年双11期间,超过10万个直播间在淘宝同时开播。 主播们忙着推介店里的产品时,一位女主播却在11日这天的直播镜头里突然大哭。 原来,由于被平台判定疑似售卖假货,这名主播的淘宝店被处理,眼泪还没流多久,直播也被系统掐断。 为了让消费者远离假货的困扰,阿里持续运用技术手段扫描来自全球的商品,哪怕这是一个产自遥远大陆土著村落的产品。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南非AMC工厂员工Dipo,曾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游民。现在,Dipo和几十位当地伙伴每天早上出门收割芦荟,并在6个小时内将其制成芦荟胶。 淘宝全球购买手陈超众将这一产品率先引入中国,让地球远端的当地人也享受到了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 Dipo现在是厂里最勤奋的人,他说要珍惜这份工作,让弟弟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早日摆脱贫民窟。 在分布在全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全球购买手中,今年35岁的周祖军,经历更为特别。 自2016年开通淘宝直播的他,是缅甸的华侨二代,不时往返于缅甸和云南瑞丽的翡翠市场。 不久之前,在从瑞丽回缅甸曼德勒的路上,周祖军途径当地冲突地区,持续了半个小时的冲锋枪响,让躲在路边水沟的他半天没敢抬头。 不论是翡翠还是芦荟胶,跨越万里的产品从生产源头最终传递到消费终端,来自平台的安全防控覆盖了“人、货、场”三个维度:买手门槛定期审核、货物准入凭证、物流全链路可追溯。 周祖军在“枪林弹雨”中坚持的生意或许也可以解释,当今电商行业之中,为何会出现流量和影响力“倒挂”的现象。 截至2019年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APP时长占比最高的是腾讯系,占比高达42%,网民使用阿里系的APP的时长占比仅为10.3%。 完全没有流量优势的阿里,却成为上千万商家做生意的首选之地。 赢得千万品牌和商家的心,靠的是平台生态治理颗粒度的不断细化。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正所谓“百家腾跃,终入环内”。 在第1到第11个双11,3652天既是数字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一部关于治理的探索简史。 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里巴巴丰富多元的生态场景中,平台上的每一辆购物车和淘宝店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都在持续催化着数字经济时代的这场社会治理试验。 当人们将目光逐渐从没有悬念的交易数字,转移到天猫双11背后的商业创新和技术求变。那么,通过技术赋能、联动各方共治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则成为所有商业、技术创新力量的安全基石。 这或将成为阿里下一个20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来源:华商韬略 文/王又新)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