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B面:2684亿背后的安全防线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互联网生态日趋复杂的当下,平台型企业日趋发展壮大,线上线下的不同商业场景正在不断融合贯通。 一个简单的攻防策略,有可能关乎几十万商家的利益,而仅靠被动的攻防,并不足以应对平台安全的严峻形势。 2019年8月23日,阿里安全推出了国内首个营商环境类的产品“营商保”,这个专注于为商家提供风险服务的产品,并未引起公众太多的关注。 “营商保”的名字看起来略有些奇怪。在它之前的“阿里系”著名产品,不论是淘宝、支付宝,还是余额宝、相互宝,都是“宝字辈”。 为产品起名时,阿里安全团队却发现,“营商宝”的名字被人注册了。 后来之所以将“宝”改成了“保”,一方面是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取“保护营商环境”之意。 在有条件地逐步向商家开放的情况下,“营商保”上线不到3个月,排队入驻用户量已经突破了160万。 平台把风控能力变成风险服务,开放给了有需求的商家。 在产品上线后,阿里安全团队一直在留意很多来自商家的评论。 很多商家给留言说,这个产品太知道商家痛点了。 阿里安全的定期调研结果显示,商家最痛恨的恶意行为中,职业索赔排在前列。 通过“营商保”的预警功能,商家不但可以提前检测商品违规之处,疑似来自职业索赔人的恶意订单,平台也会进行识别预警。 事实上,让众多商家深恶痛绝的职业索赔现象,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公众认知层面,各界的态度正在渐趋一致。 自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3次发文表态打击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要求规范职业索赔“假打假、真牟利”的行为。 2019年5月20日,首届“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研讨会”在杭州举办。网店店主韩女士向来自市场监管、公检法机构、高校学者与会代表,讲述了曾被职业索赔人敲诈、索要月供的痛苦经历。 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刚现场给了她一颗“定心丸”:“大家在遇到敲诈的时候,一定要相信法律,及时报警,让我们去对付他,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要把压力放在你们自己身上扛,要相信社会、相信执法机关!” 让好人一路绿灯,让坏人寸步难行。 推动社会共治,打造公平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成为这次大会的共识。 大会倡议将每年5月20日设置成为“营商环境日”,成为与会各方的另一个共同约定。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