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B面:2684亿背后的安全防线
安全从来都没有“一招鲜”,安全攻防从来都是博弈的过程,治理假货也是一样。 互联网并不生产假货,这是一个常识。 然而,网络四通八达的便利性,却让互联网难以避免地成为制售假团伙的猎场。 知产保护从淘宝网诞生之初就在进行,2015年,阿里更是创建了至今在业内广被效仿的平台治理部和赫赫有名的打假特战队。 阿里的打假特战队打击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制售假冒LV的团伙,上半年,特战队和警方配合,摧毁了他们的窝点,制售假分子被抓获;下半年,警方冲进另一个制售假窝点,发现还是这帮人在干。 ▲2017年6月6日,警方端掉永州假LV生产窝点 查获大量假皮料 这种教训太多太多,这让每一个打假者思考,拔除制售假的线下源头都难根治假货,更何况只对制售假分子发布在线上的假货链接动手。 于是,特战队将更多力量放在打击假货的制造源头上。 这一年,阿里巴巴通过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分析挖掘出可疑售假团伙3518个,并绘制了这些团伙的线下分布地图。 花名“灭绝师太”的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将2015年定义为科技打假元年。 一个来自打假特战队的普通案例,完美诠释了“科技如何重新定义打假”这个话题。 2018年1月,打假特战队协助警方在福建捣毁了一个特大售假团伙。事后有团伙成员不死心,先后找了50余个亲戚朋友帮忙申请开店用于售假,均被阿里知产保护科技大脑识别并拦截。 由阿里巴巴倡导组建的打假联盟AACA,则为自身能力不足、却有迫切打假需求的各品牌提供了更多解法。 2017年的一个糖酒交易博览会上,打假特战队和警察专门去会场收集名片,然后从一张收来的名片入手,发现了假酒贩子的线索,最终联合等多个白酒品牌,共同打掉了一个假酒产业链。 2019年前9个月,由450个全球知名品牌组成的打假联盟协助公安机关端掉492个制售假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687个,涉案金额12.4亿元。 技术和共治,是迄今为止由阿里安全趟出来的最为有效的打假路径,更改变了人们对假货的认知和网购的心智。 当网购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假货的阴霾也正在离公众越来越远。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